X
首页 >> 媒体播报 >> 正文

南方+:我院新增应用统计硕士点

2024年10月10日 10:39 南方+记者 钱明雅 点击:[]


  近日,肇庆学院发布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其中显示,该校新增了区域国别学、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体育、资源与环境以及生物与医药等6个硕士点。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就包含肇庆学院的首个学术硕士点——区域国别学。而这也是广东首个区域国别学硕士点。



  区域国别学是一门“看世界”的学问,主要针对特定国家或区域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等全面深入研究,从而促进国家自身与外部世界良性互动。

  20229月,区域国别学被纳入第14类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此后,一批具有自主增设学位点权限的大学相继设立了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例如,中山大学于去年自主设置了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更多高校则在为申报首批区域国别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蓄力。从此前教育部公示的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名单来看,区域国别学今年很“热”,全国共有31所学校拟新增这一硕士学位授权点。广东高校方面,本轮申报中仅有肇庆学院新增区域国别学硕士点。

  广东第一个区域国别学硕士点,为何“花落”肇庆学院?


有特色发展的学科基础


  在区域国别研究上,肇庆学院布局已久,也为硕士点的建设打下一定基础。

  以高校学科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力量——科研平台为例,自2011年起,肇庆学院就先后建设利玛窦研究中心、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西江流域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还与欧洲高校共建了中东欧研究中心、波兰研究中心等。

  其中,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下设中欧文明互鉴研究室、东盟国家研究室、东北亚研究室、波兰研究室、马来西亚研究室、基里巴斯研究室。去年,该中心获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及省级平台立项。

  深究背后,为何肇庆学院发力区域国别研究,并不断发展进步?

  肇庆学院副校长、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主任胡文涛认为,这离不开学校在相关学科建设上的经验。

  按教育部规定,区域国别学可授予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学位。这也透露出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相关学科的研究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

  肇庆学院在相关学科建设上有着不错的基础。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早在2011年就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等。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还在艺术、体育、传播等学科上有着较为突出的发展优势,学校音乐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而针对特定国家或区域人文领域的研究,正是区域国别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区域国别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有老师研究岭南音乐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变迁、客家音乐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与发展,并获得省级科研项目立项;还有老师研究俄罗斯体育专业国家教育标准演变研究,并获得省级科研项目立项。

  “相关学科的建设基础只是‘打底’。”胡文涛认为,更关键的是,学校有着打破各个学科间“小院高墙”的决心。

  这种决心,从肇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课题研究上可见一斑。

  例如,该学科主要的学科带头人至今分别担任过公共管理学博士生导师以及国际关系、新闻传播两个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具备很强的多学科研究能力。而在肇庆学院,具备多学科研究能力的教师并不少见。


独特的区位优势


  本次获批硕士点,肇庆学院的建设思路非常明确:在该学位点下设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区域国别综合研究、区域国别专题研究、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二级学科。

  学科发展规划背后,离不开学校坐落的城市——肇庆所具备的发展定位和区位优势。

  胡文涛介绍,区域国别专题研究二级学科将聚焦东盟国家产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经贸关系等方面,尤其注重探索大湾区与东盟国家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的产业对接可行性及对策。

  这一明确的方向源于肇庆的独特区位和产业特色: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乃至东盟地区的重要枢纽门户、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新能源汽车及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城市。



  近年来,肇庆与东盟国家在新能源、新储能、电商等领域建立了一定合作基础,也为学校开展大湾区与东盟经贸互动研究带来不可替代的地理、区位和产业优势。

  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的二级学科则将聚焦中欧文明交流史,中国意大利人文交流以及中国波兰人文交流特色等。

  这与肇庆在中欧文明交流史上的特殊地位有关。

  肇庆曾在明嘉靖四十三年至清乾隆十一年的182年间作为明清两广总督府。被誉为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的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将这里作为走进中国内地的第一站。在他之前,同为意大利籍传教士的罗明坚就已经来到肇庆生活。在罗明坚和利玛窦的努力下,世界上第一张中文版世界地图、第一部中西文辞典等均诞生于肇庆。晚明时期,波兰籍传教士卜弥格也曾在肇庆生活,他是第一个将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文化成果介绍给西方的欧洲人。尤其是他第一次将中医传到欧洲,被称为中医文化西传的拓荒者。

  “我们将更好地挖掘肇庆的历史资源,以史为鉴。”胡文涛介绍,学校始终重视发挥好这一特殊优势,作为中国明史学会利玛窦分会秘书处,曾举办过多届利玛窦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国际学术会议。927—29日,肇庆学院与中国明史学会刚举办了第六届利玛窦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国际学术会议。


做好“沉下去”的区域国别研究


  拥有区域国别学硕士点后,如何做好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

  招生方面,肇庆学院计划于2025年开始招收区域国别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将聘请区域国别学领域专家作为校外指导,引进区域国别专业教师,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与此同时,还计划把区域国别融入课程思政,打造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外语+区域国别研究通识+研究方法+实践项目的课程体系。

  “学校将做好‘沉下去’的区域国别研究,鼓励大家去所研究的对象地区和国家深入体验和调查。”胡文涛特别提到。

  由于区域国别学的研究内容为对象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经济等,因此实地体验和调查必不可少。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在接受采访时就曾提到:“为了推动区域国别学研究,应该支持建立国别研究协同中心,或者其他形式的研究团体,大力推动与对象国相关机构、学术团体建立交流合作关系。”



  做好“沉下去”的区域国别研究,肇庆学院怎样发力?加强国际合作将是关键。

  一直以来,肇庆学院都积极探索与欧洲高校的国际合作。以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下设的波兰研究室为例,其背后是学校与波兰密茨凯维奇大学14年的密切交流。

  近日,肇庆学院刚刚公示新一批前往波兰密兹凯维奇大学交流学习的学生名单。这些同学将在当地开展半年到一年的学习。这样的交流机制,在之后也将助力聚焦中国波兰人文交流特色的研究生更好地了解对象国。

  胡文涛介绍,接下来,学校将提供经费投入,深化国际化访学机制,鼓励教师赴对象国交流学习,并依托中东欧研究中心加强中欧高校智库对话,实现资源互通互鉴互享。同时,将搭建跨学科、跨机构、跨国别的人才培养平台,拓展“2+2”“3+1”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组织开展短期田野调查。

  “我们将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战略指引,探索构建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体系。”肇庆学院党委书记谢冠华表示,学校将建设好区域国别学硕士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国家的深度合作,推动肇庆更好地参与到中欧人文交流和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之中。

下一条:西江日报:我院新增应用统计硕士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