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肇庆学院2024级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数学)培养方案

2024年11月20日 09:52  点击:[]


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45104

一、培养目标

培养普通中学从事数学课程教学的复合型、职业型专任教师。具体培养目标为: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扎实的教育专业和学科专业基础,了解教育专业和学科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

3.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胜任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

4. 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5.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能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6. 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7.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报考人员前置专业应与所报考专业领域(方向)密切相关。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五个模块,总学分42学分。其中必修课程24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一) 公共必修课(6学分)

1. 外语(2学分)

2. 政治(4学分)

(二) 学位基础课(8学分)

1.教育原理(2学分)

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3.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4.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三)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中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

2.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2学分)

3.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4.数学理论与方法(2学分)

5.数学教育技术(2学分)

(四)专业选修课(10学分)

1.学科素养类课程:现代数学概论、数学文化与数史、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指导(开设2门,4学分)

2.教育专业类课程:数学教育的比较研究、数学解题研究、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数学建模及其教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设2门,3学分)

3.专业特色类课程:数学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开设2门,3学分)

(五)实践教学(8学分)

实践教学要求:

1.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教学技能训练与课例分析(1学分)、微格教学(1学分);

2.校外实践(6学分):包括教育见习(1学分)、教育实习(4学分)、教育研习(1学分)。

教育见习主要任务包括:教学观摩、教研观摩与文化体验。其中:(1)教学观摩。本科为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听课不少于8节,本科为非师范类专业或跨专业学生听课不少于12节,其中公开课听课次数不少于2次;观摩主题班会活动不少于1次;(2)教研观摩。观摩学校教研活动不少于3次;观摩县区级以上教研活动不少于1次,参加教育管理专家或教学一线名师的专题报告会不少于2次;(3)文化体验。体验和分析教师的工作和学校文化。

教育实习的主要任务包括:教育实习准备、学科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学研究实践。其中:(1)教育实习准备。熟悉实践基地及基地导师情况,熟悉教材,开展备课、撰写教案及试讲;(2)学科教学实践。学生在双导师指导下开展学科教学实践工作。主要包括:进行课堂观摩,本科为师范专业的学生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本科为非师范类专业或跨专业学生不少于6节实习期间独立撰写教案并讲授新课不少于6节;参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及阅卷等工作;(3)班级管理实践。参加班集体活动,了解学生和班级文化,熟悉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流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独立组织班集体活动不少于2次。(4)教学研究实践。积极参加基地学校的教研活动,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6次。每月撰写教育实践反思报告不少于1篇。围绕学位论文的研究问题,收集相关实践案例、调研材料和参考素材等。

教育研习的目的是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和反思,形成研究意识,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能力。教育研习要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应与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有机结合。教育研习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教育实践研究的主题,开展教育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等,并通过课堂实录、教育日志、教育教学案例等纪录自己的反思与收获。学生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期间,至少各撰写1份不少于3000字的教育研习报告。

(六)考核方式

采取课程考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教学设计、实践(实验)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加强过程性评价,注重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建立基于评价的课程与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五、培养过程与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教育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采用全日制授课方式,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校内导师是第一导师,对培养质量全程负责,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和教学技能培养,同时参与专题讲座和研究生项目研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设计)。

3.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4.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授课教师至少有三分之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校外授课教师数不得超过授课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

5.实践教学的实施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总学时累计不少于1学年,必须保证不少于一学期的校外集中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1)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应用型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2)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其人才培养资源,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3)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实践单位。

4)依托学院与外单位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实践基地或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由学院统一组织和选派学生去现场进行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上交专业实践记录本。填写《实践教学报告单》,报告单需要实践单位签字认可。实践环节由导师或指导小组进行最终答辩考核,考核要求在第五学期内完成,考核的结果一般设为:A等(优秀)、B等(良好)、C等(合格)和D等(不合格)。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6.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生提交书面报告并口头向专家作论文研究进展报告,综合考察研究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知识运用能力等情况,以判断其是否适宜继续攻读的阶段性考核环节。

学位论文开题时间一般在第3学期完成。开题或中期考核后论文题目发生重大变动的,应重新开题。中期考核时间原则上在第4学期完成。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选题应与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紧密联系我国教育实践,解决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不得做有关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教育管理等方向的论文论题。

2)导师要切实做好学位论文研究与撰写各环节的指导工作。要指导学生能有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教育实践问题进行系统、深入探索,并能提出科学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应在教育实习之前完成。

3)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具体写作要求按照学校硕士学位论文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论文形式可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二)学位授予

1)论文通过评审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进入答辩环节,须组成不少于3人的答辩委员会。在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或教育教学研究人员。

2)论文答辩未通过但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后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者,不授予学位。

3)完成所有培养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指导性参考书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孙喜亭.教育原理(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陈桂生.教育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9.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10.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长沙:岳麓书社,2005.

1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海教育出版社,2003.

1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15.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6.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7.徐利治.数学方法论十二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8.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19.王亚辉.数学方法论-问题解决的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0.张奠宙等.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1.张奠宙等.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04.

22.孙杰远.现代数学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3.张奠宙等. 数学教育研究前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4.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5.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组委会.中学数学建模与赛题集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6.莫雷.教育心理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7.王光明.数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8.何小亚.中学数学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9.何小亚.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0.G.波利亚.怎样解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31.G.波利亚.数学与猜想[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2.G.波利亚.数学的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3.G.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4.汪晓勤.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35.汪晓勤.数学史与高中数学教学-理论、实践与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6.汪晓勤.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理论、实践与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37.李祎.数学教学方法论[M].福州:福建教育,2010.

38.曹广福等.问题驱动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代数与几何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

39.曹广福等.问题驱动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复数与三角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40.曹广福等.问题驱动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概率与统计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计划表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方向教学计划表

2024级硕士研究生使用)

学时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课

6学分)

1

英语

32

2

1

考试



2

政治

64

4

1

考试



学位基础课

8学分)

1

教育原理

32

2

1

考试



2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32

2

1

考试



3

课程与教学论

32

2

2

考试



4

教育研究方法

32

2

2

考试



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

10学分)

1

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

32

2

2

考试

校外导师参与


2

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32

2

1

考试

校外导师参与


3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32

2

1

考试



4

数学理论与方法

32

2

2

考试



5

数学教育技术

32

2

2

考查



专业选修课

(任选10学分)

1

现代数学概论1

32

2

1

考试



2

现代数学概论2

32

2

2

考查



3

数学文化与数学史

32

2

2

考查



4

数学教育的比较研究

32

2

1

考查



5

数学解题研究

32

2

1

考试

校外导师参与


6

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

32

2

2

考试

校外导师参与


7

数学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32

2

2

考查

校外导师参与


8

数学建模及其教学

32

2

2

考查



9

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6

1

2

考查



10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指导

16

1

2

考查



11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

32

2

1

考查



12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

32

2

1

考查



实践教学

8学分)

1

校内实训

教学技能训练及课例分析

16

1

3

考查



微格教学

16

1

3

考查



2

校外实践

教育见习

16

1

1-2

考查



3

教育实习

64

4

4

考查



4

教育研习

16

1

1-6

考查



学位论文



5-6




补修

1

数学分析

64




跨专业研究生补修本科阶段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2

高等代数

32





备注

学分设置:每16个学时为1学分



下一条:肇庆学院应用统计硕士专业人才培养(试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