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邱育珊 副教授 (深圳大学)
题目: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alternative splicing regulatory mechanisms during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时间:2025年5月24日上午15:00—15:30
地点:肇庆学院行政楼第二会议室
Abstract: 恶性肿瘤转移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经常挟持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上皮-间质细胞转化机制(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侵袭周边组织或迁移到远端器官或组织。EMT发生的过程不仅是细胞形态的改变,还伴随着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变化。因此,寻找EMT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为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并有助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下一代测序技术的普及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包括基因组、DNA甲基化、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学以及单细胞水平上的各种数据。多源数据的产生使得对EMT分子调控机制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成为可能,但同时也给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挑战。我们将整合各组学数据,针对多组学数据异构、高噪、非线性、时序变化等特征,提出新的有效的计算模型,挖掘EMT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此外,我们整合临床数据,发展伪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其动态分子调控网络,从多个维度解释其肿瘤转移的内在调控机制。
报告人简介:邱育珊,深圳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深圳市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大学“荔园优青”。研究方向包括生物信息学,智能计算方法,生物医药大数据的数据分析等。在相关领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目前担任 CCF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CAAI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青年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
上一条:学术报告:李涛 副教授 (海南大学) 下一条:学术报告:王超 副研究员 (南方科技大学)
【关闭】